時間: 2021-02-19 09:39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E20研究院整理
目前有很多企業已經進入到有機垃圾處理市場競爭中,而凱軍老師更以元年來稱呼2020年,(請點擊王凱軍:2020 是有機廢物厭氧處理技術發展元年),我們也開始排有機垃圾的處理規模的排行榜,以后每年大家都可以看到它。我們在這個領域也有很多優秀的技術企業,大家可以參考附后的發言: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方面,從2018年開始在35個試點城市中先行先試,而后在“無廢城市”中也成為重點關注之一。我們預計“十四五”期間建筑垃圾的年產生量將達到35億噸,存量空間達到800億元,但是我們認為大概每年有望釋放在160億。
危險廢物
危險廢物來看,近年來的危險廢棄物經營許可證的釋放量高度增長(右下圖),但同時帶來了經營規模的可落地的比例在下降。當然,伴隨著中美貿易戰,包括產業結構調整,包括地區的要素流動,實際上很多地方產生了局部的不平衡和供過于求的狀態,各地的處理價格在今年也發生了較大幅度下降。對危險廢棄物這樣一個市場化的領域,對于我們企業的精細化運營和網絡的前后一體化提出了很高的挑戰。
E20研究院在2020年推出了危險廢物區域商機密報,為我們的危險廢棄物投資運營企業有更好的市場發展的參考,針對性研究各省主要的危險廢棄物產生的源頭和它的變化。報告中有一個重要的二維的分析圖,從許可證的釋放率,以及危廢的處理率兩維指標,來分析不同省份我們企業會面臨什么樣的經營狀態。
本圖的左側是E20統計的危廢規模排行榜。2018年下半年以來危廢處理市場逐步回歸理性:在政府調控下危廢處置平均價格穩中略有上升;危廢運營企業均將戰略重點放在穩步落地新建項目、安全合規運營建成項目上;投資機構在一陣風潮過后也更加理性得看待危廢市場。通過對危廢處理率以及許可處理量釋放率的對比,將各省份按照競爭激烈程度進行劃分。四川、山東等省份,因為許可處理量釋放率超過100%且危廢處理率高,有新批許可證及新建項目機會,就地擴能改造機會較大。內蒙古、湖南等省份,許可處理量釋放有待進一步優化;新增產能相對競爭較高。北京、天津、湖北等地區許可處理量釋放率較低,有待優化;但危廢處理率相對較高,競爭激烈,未來空置許可證將被取締。江蘇、重慶等地區許可處理量釋放率較低,危廢處理率也較低,有效許可證持有企業需提高實際處理能力,空置許可證需取締或優化;仍有新建項目/擴能改造的市場空間。青海省許可處理能力釋放率低且大量、單一種類危廢貯存;容易形成環境問題及市場難題。
工業垃圾
工業垃圾領域,首先我們注意到工業固廢中超過95%為無機固廢,主要品種包括尾礦、煤矸石、冶金渣等。而“無廢城市”中明確提出了“大宗工業固廢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的要求。比如右側這張圖,包括尾礦(減少礦業固體廢物產生和貯存處置量)、磷石膏(以用定產)、煤矸石(到2020年,煤矸石等固體廢物實現全量利用),這些都需要有大量的技術和商業模式捆綁的創新。我們也相信在未來五到十年,在這方面由于面臨巨大的市場機會,但也會有很多困難,包括建材以及填充利用,都是我觀察到的,在這個領域突破的商業模式的重點(推薦閱讀:王棟民:無機固廢的材料屬性及建筑垃圾資源化發展瓶頸與突破)。
環衛
首先,2020年總量上看(左圖),與2019年比,環衛的市場化比例還有一個上升,2月份受疫情影響有一個明顯的深淵式下滑。除此之外,從增速來看,環衛市場化項目的數量增速略有下降(中上圖),但是環衛市場化年服規模在上升(中下圖)。從“十三五”期間不同服務年限環衛市場化項目平均年服務規???右上圖),2020年,服務年限10年以上的環衛市場化項目單體平均年服務金額較歷史有所增長;右下圖是“十三五”期間七大地理區環衛市場化平均年服務金額歷年變化情況,華南、西北、東北三個區域平均年服務金額較之前呈現出明顯增長。
第二,在服務模式或者商業模式上(或稱為政府結算方式),環衛市場化項目購買服務的合規比例在提高。左圖,2020年3年及3年以下的購買服務項目數量相較于前幾年在增多,并且將“十三五”期間歷年購買服務類環衛市場化項目按不同年限進行劃分(中上圖)發現,合規(服務年限在3年及3年以下)比例在提高。中下圖,80%的購買服務類環衛市場化項目年服務金額在5百萬及以下。右圖為七大地理區5百萬以上購買服務類環衛市場化項目平均年服務金額排名,東北地區以平均年服2197萬元/年排名第一,其次為西北地區(1809萬元/年)。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