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8-20 10: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阮煜琳
“我們呼吸的空氣,一年比一年清新了,老百姓對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幸福感也一年比一年增強了,這背后是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協同作戰、合力攻堅、久久為功的結果?!敝袊鷳B環境部部長黃潤秋18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當前中國大氣污染治理已經進入深水區,需要啃“硬骨頭”,在源頭治理上下功夫。
藍天保衛戰:成效明顯
為解決中國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2013年9月,國務院頒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提出10條35項重點任務措施,明確要求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2017年,“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全面完成。2018年,國務院出臺《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幾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全面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持續開展秋冬季細顆粒物和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堅行動。截至2020年底,全國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9.5億千瓦,6.2億噸粗鋼產能完成或正在實現超低排放改造,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和汾渭平原累計完成散煤治理2500萬戶,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100萬輛。
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37微克,比2015年下降了28.8%,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7%。
“北京藍”:漸成常態
監測顯示,2020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每立方米38微克。黃潤秋說,回過頭來看,2015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80微克,2016年下降到73微克,2017年下降到58微克,順利實現了大氣污染治理第一階段目標。2018年,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降到每立方米51微克,2019年下降到42微克。
“從2015年的每立方米80微克下降到2020年的38微克,降低幅度達52.9%;從重污染天數來看,2015年北京市重污染天數為43天,2020年降至10天,降幅接近80%”,黃潤秋說,“北京藍”逐漸成為常態了。
有科學評估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會活動程度降低,污染物排放減少,對PM2.5濃度的影響為每立方米2微克,對優良天數的影響是2.2個百分點。
“天幫忙,人努力更重要?!秉S潤秋說,扣除疫情影響因素,我們仍然圓滿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環境9項約束性指標,生態環境質量和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是實實在在的。
大氣污染治理:進入深水區
目前中國大氣環境質量穩中向好,但下一步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十四五”完成“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的目標任重道遠。
黃潤秋說,一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大氣污染物排放仍然偏高,PM2.5濃度依然較高,與空氣質量達標還有較大差距;二是臭氧濃度顯現逐年上升態勢。分析原因,主要是臭氧的前體物氮氧化物和VOCs(揮發性有機物)的控制還沒有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臭氧污染問題的凸顯,大氣污染治理也由單一控制PM2.5轉向PM2.5與臭氧協同控制,令人欣慰的是,2020年,全國臭氧濃度自2015年以來首次實現下降。
黃潤秋強調,大氣污染治理已經進入深水區,需要動真碰硬,啃“硬骨頭”,這個“硬骨頭”就是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需要在源頭治理上下功夫。下一步,將繼續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實施好空氣質量全面改善行動計劃,落實落細各項任務措施,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